守护生命最后防线,打造有温度的ICU——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科一品”优质护理成果展示
2025-03-18 14:42:00
引言:使命与担当
在生与死的交界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始终坚守“生命至上”的信念。作为医院危重症救治的核心阵地,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以“一科一品”建设为契机,以“精准护理、人文护航”为品牌核心,创新打造“四心”举措优质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让冰冷的仪器背后绽放出生命的温度。
一、品牌内涵: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
1. 精准化护理体系
建立“一人一策”动态护理评估机制,结合国际危重症护理指南,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引入早期康复理念,联合多学科团队开展床旁呼吸训练、肢体功能维护,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
2.专科技术突破
建立亚专业护理小组,培养专科护士15名,团队多次获省市级重症护理技能竞赛一等奖。
(1)盲插空肠营养管技术:为危重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维持脏器功能、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我科率先开展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技术,成功实现无创、快速、精准置管为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2.俯卧位通气技术:破解ARDS患者"缺氧困境"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我科护理团队与医疗组紧密协作,开展标准化俯卧位通气技术, 制定个体化翻身方案,采用"五人协同翻身法"确保管路安全,2023年至今,团队累计完成俯卧位通气治疗200余例,成功助力多例极重度ARDS患者转出ICU。
护理团队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
3.彩超下胃残余量检测技术:精准管理肠内营养
传统胃残余量检测依赖抽吸法,存在误差大、增加感染风险等问题。我科创新引入床旁超声技术,通过彩超动态评估胃窦横截面积,实现胃残余量无创精准测量,减少反复抽吸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指导个体化喂养方案,降低呕吐、腹胀发生率。
4.ECMO护理:托起"体外生命支持"的守护者
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救治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终极生命支持手段,其护理难度高、风险大。我科组建ECMO专项护理小组,制定全流程管理方案,实施"双人四查"交接制度,确保管路零差错;建立早期下床活动方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近三年,团队参与ECMO救治30余例,相关经验多次在省级学术会议分享交流。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
ECMO联合CRRT治疗
二、人文关怀:让ICU不再冰冷
1. “无声病房”到“有声沟通”
设计“ICU患者需求沟通卡”,帮助插管患者通过图文表达诉求,实现护患无障碍交流。
推行“每日温情10分钟”制度,医护人员通过轻握患者双手、播放家属录音等方式传递情感支持。
2. 家属“安心计划”
施行弹性探视制度,在原有的探视规定下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实行弹性探视制度,利用人性化服务理念,改善患者住院体验。
3. 延续护理延伸关爱
建立“ICU出院患者随访档案”,通过上门访视、电话指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平稳过渡至康复阶段。
三、成效与荣誉:用数据见证品质
近三年护理质量评比全院前三。
患者满意度达98.3%,获赠锦旗、感谢信30余件,典型案例多次被四川省、内江市各家媒体报道。成功创建“川渝共建”临床重点专科在建项目,并牵头成立内江市重症护理专科联盟,成为区域ICU护理标杆单位。
四、患者故事:生命的回响
2024年12月,一名重度ARDS患者何先生在ICU经历了21天的生死搏斗。医护团队不仅通过精准的呼吸支持护理助其脱机,更用“爱与温情”唤醒他的求生意志。出院后,张先生亲自送上感谢的旌旗说:“这里的护士不仅是救命恩人,更是照亮黑暗的光。”
五、团队风采:以初心致匠心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是战士,也是诗人。”在护士长付萍的带领下,这支34人的护理团队以“24小时响应、365天守护”的承诺,践行南丁格尔誓言。晨间交接班的细致严谨、深夜抢救的争分夺秒、患者苏醒时的会心微笑……点滴细节汇聚成ICU护理的品牌力量。
结语:向新而行,永不止步
荣誉属于过去,使命永远在前。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将继续深化“一科一品”建设,以更精湛的技术、更温暖的照护,为生命护航,为健康内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