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普专题(一)——如何做好结直肠癌的普查及筛查
2023-12-29 15:12:00
结直肠癌是严重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跟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在我国临床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低于20%,往往超过8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也让身体内这颗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风险。
事实上,结直肠癌是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绝大多数患者是能够治愈的,因此,开展规范的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很有必要,推荐一般人群 40 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定期开展早期筛查。普查是指用常规医疗手段来检查,确认普通人群、无症状人群是否患有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包括腺瘤样息肉等)。初筛是指对既往有结直肠癌家族病史或高危人群进行检查,从而早期识别、预警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尤其有家族风险人群,这些人由于发生癌的风险率高,因此推荐更进一步及复查间隔更短的检查手段。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演变过程通常是息肉、腺瘤、早期癌、局部进展期癌、远处转移癌等过程演进。因此在癌症发生初期,识别、阻断、预警很有必要。结直肠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结直肠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等。
如何做到在早期发现、识别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呢?常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一、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就是临床医生在检查时,用一根手指伸进患者的肛门来进行检查,检查前往往会使用少量医用润滑液,以减少肛门疼痛感。据统计,通过肛门指诊,中低位直肠癌发现率可达70%左右。直肠癌漏诊、误诊率高,其主要原因是肛门指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这是一种最简单、基础的检查手段。
二、结直肠镜检查
结直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内镜医师在可视镜头下可以完整地检视、观察整个结直肠粘膜的健康情况,对于可疑病变可以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是保证筛查效果的关键。 通过结直肠镜检查,可以全面、清晰的观测到整个直肠、结肠的黏膜粘膜表面。通常情况下,结肠镜检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痛苦及不适,在行肠镜检查前需要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往往医生会开具泻药来疏通肠道内粪便,肠道准备一般在肠镜检查前一天晚上完成,患者口服大量清水,以便充分的清洗肠道,便于观察和检查。部分高龄、老年患者行肠道准备时,需注意是否有心慌不适等症状,需要亲属陪伴。
三、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
FIT 阳性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FIT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特异性的抗体检测粪便标本中的人体血红蛋白,进而提示可能的肠道病变。目前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建议每年开展一次FIT筛查。
四、结肠CT成像技术检查
结肠CT成像技术目前在国内筛查应用的证据较少。其又称CT仿真结肠镜,是指受检者在经过肠道准备后,用气体充盈扩张清洁的结肠,然后进行全结肠的仰卧位及俯卧位薄层CT扫描,对获得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整个结肠的情况。尽管该技术有着无创的优点且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检灵敏度较高,但在人群筛查中仍有一些局限性,包括需要严格的肠道准备、配备专业检查设备和技术人员、放射线辐射风险等。因此,暂不推荐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筛查,仅推荐用于无法完成结直肠镜检查的少部分病例。
检查结直肠癌的方法有很多种,还比如,直肠MRI、钡灌肠、多靶点粪便FIT-DNA等,但对于健康人来说,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粪便潜血化验,直肠指检,也可选择行肠镜检查。
对于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大量饮酒、高龄、长期吸烟、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长期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等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筛查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当然如果患者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肛门坠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接受规范检查和治疗,进一步明确病因。
供稿:兰晓军